關於我自己

為進行環工技師簽證制度相關改革,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特委託「豐盛之道國際文創」,成立「豐盛專案」以進行相關的資料蒐集、報導,以及文宣與政治遊說等改革工作。本計畫主持人李杰穎,畢業於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,為經驗豐富之文史工作者,曾受委託於烏來、石岡、北埔、中寮等地進行深度之文史調查,現為BNI長勝分會主席、豐盛之道國際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。 本計畫專案秘書張世鋒,畢業於東海建築研究所,曾擔任新台灣新聞週刊記者、自由時報政治漫畫家,現為獨立記者、立報專欄作家、《自從六輕來了》、《人耕食共同體》特約記者。

《環工技師簽證改革系列報導III》



一切回歸專業,環工技師才有保障和尊嚴!


/ 張世鋒

 

§ 說明 §:環境工程技師公會在20133月份,為強化技師會員對環工技師簽證改革之共識,於各地所舉辦之「環境工程技師簽證改革座談會」。本系列報導,主要是依據座談會現場環工技師們之發言而重新整理與編寫。本文為316日高雄場座談會之內容。
 


曾有研究環境影響評估的學者指出,環境工程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工程領域,它跨越了包含物裡、化學、機械、化工、生態學,甚至是社會、經濟等多重專業,這同時也造就了環工專業本身的特殊價值。然而,這樣的價值並沒有為環工技師打開光明的執業空間。因著環工簽證審查上,其審查制度與審查人員的相對不夠專業,使得環工技師們反而面臨著巨大的執業危機。
 
面對長期制度上的不合理,高雄場的一位資深技師表示,他年輕的時候還可能會生氣,但經年累月下來,技師無奈的說,「我現在都不會生氣了,覺得本來就是這樣啊,只是覺得我們很可憐…。」但在會議上也有技師認為,包括簽證制度、審查人員,甚至技師本身累積的簽證經驗,一切都要回歸專業,這樣才能真正打造這個行業美好的前景。
 
審查專業不足‧間接製造事端
 
簽證審查者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,雖說已不是甚麼新鮮事,但碰上了,卻又往往令技師們錯愕得啞口無言。技師道出自己的經驗,「我前一陣子有一個電鍍業的案子…,審查人員居然連甚麼叫批次反應,什麼叫連續式反應,都搞不清楚!」技師解釋,所謂批次反應,用最粗淺的話來說,就是把廢水放進處理槽裡,然後蓋起來,時間到了把廢水倒出來,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。但技師不能明白,審查人員居然離譜地要求他把它改成連續式反應,這種完全違背基礎專業的做法,讓技師大嘆,「我如果把這個批次改成連續式反應,那我乾脆把我的技師牌收起來〈不用〉就好了!」
 

 照片:楊理事長解釋現行制度問題


另一位技師則表示,在進行水污染措施審查時,審查人員居然問「為什麼要做質量平衡?」這種基本常識,技師看著年輕、剛畢業的審查人員,馬上理解了原由。不僅如此,也有技師指出,許多環保主管機關的人員由於不是環工相關科系的,在查核時也不知道何謂質量平衡,這讓許多技師在面臨這種尷尬景況時,只能嘆氣搖頭的默默承受。

受委託單位審查人員專業上的不足,雖然一再造成送審技師的困擾,但有時外行主導專業的結果,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。

一位技師過去在處理化工廠的氫氣排放時,當時由於相關設計法規還未制定,所以便設計了一套把氫氣導入鍋爐燃燒,使得氫氣可以成為再利用能源的極佳設計。但審查人員卻因為經驗、專業認知不足,固執地一定要技師設置前端的削減率的檢測,最後造成廠區外圍二十幾公尺都是高引燃性的氫氣管線,既影響廠區交通,也使得廠區整個陷入公安危機。這種狀況不禁讓技師懷疑,「他到底用什麼想法在管這個事業,是不是沒有發生問題的時候,大家都沒事,但是有事的時候,硬把你壓死,說你的設計都是錯的…。」

據聞,環保署將針對審查人員的專業素質,提出相關的改善計畫,環保署將委託環境訓練所開課來訓練審查人員。這似乎是解決當下簽證審查問題的一套良策,但一位資深技師聽了以後,卻期期以為不可。他認為,審查人員的專業性倘若因為一個訓練班就可以提升起來,那環工技師就不需要考照了,是不是也去參加訓練班就可以?而且技師憂心地說,「當審查人員具備所謂的審查資格後,反而更會用那種〝證書資格〞來壓我們?」

審查時間耗時‧形同資源浪費

所以有技師認為,這是基本制度上的問題,因為現行制度之許可文件只要求提出示意圖,完全沒有專業的工程圖面,大多也都是文書上的表格,這似乎是為了配合不專業的審查人員,基本上就是制度面的不合理。其他工程方面的專業,像建築、結構等工程,如果都用示意圖送審,恐怕後果是很難想像的。所以要改變這種不合理,技師表示,一定要把專業工程圖面放進制度裡,否則是無法解決問題的。

另一個簽證過程中,環工技師們所面對的共同難題,就是漫長且難以掌控的審查時間。

一位資深技師說,幾年前,他會告知廠商審查時間大概是一~三個月,但到了這幾年,因為實在遭遇了太多審查的問題,他只好轉為保守的對業主說,「送審通過…至少半年以上…。」同樣的送審,但時間卻越拖越久,資深技師不知道怎麼面對廠商。據了解,現行制度的審查加補正時間是42天,但實際執行卻往往超過這個時限,因為環保局內部可以基於任何理由來延長審查時間,每一次延長就以30日計算。
 
技師對此表示,只有主管機關在約束環工技師的補正時間,主管機關本身的審查時間卻不受任何人管束,這很不合理。據一位瞭解主管機關運作模式的技師透露,當審查案件被送到主管機關,案件都會被送到各科室,但當技師前往詢問時,相關人員常回覆說由於其他科室的意見還沒有送回。於是,只因為各科室沒有整合意見的機制,就讓案件長時間的壓在主管機關。

甚至有時候,拖到補正時間所剩無幾,相關人員還事不關己的回應說,「沒關係,你就再重新繳審查費就好。」技師無奈的表示,他著實難以接受公務機關的這種辦事態度。甚至有技師灰心地表示,他都告誡年輕技師說,「40歲以後不要再作簽證了啦,不然,都要在那邊跟人家打躬作揖!」

 照片:高雄場座談會現場


撇開簽證審查時程的問題,環工技師們認為,目前簽證制度脫離了「監造」此一重要的工程責任,是無法真正落實環工技師簽證的核心目的。「我們既然是工程技師,那我們都不做工程的事情,都做文書的事情幹什麼?」一位技師準確地點出簽證的專業屬性,他強調,「從設計規劃、到施工、監造,然後完成功能測試。這其實才是我們技師真正的責任。」

避免代書凌駕‧監造必須納入

那位技師之所以如此強調,當然一部分是因為監造應是設計簽證的一部份程序、也是重要責任,另一方面,也是由於目前過於注重非專業性的文書表格的填寫,不但讓技師的專業無以發揮,也讓專業度不高的環保代書,得以趁機掌握這個領域絕大多數的業務。總言之,簽證其實就分成兩個主要部分:文書與技術。一位技師覺得,環工技師就應該是專業技術的執行者,不應該是表格文書的執行者,一切都該回歸專業技術面。

專業技師著重專業技術,這話聽起來理所當然,但現在多數的情況卻非如此。

據了解,由於簽證沒有納入監造,使得簽證費用被大大壓低,更讓承接業務的環保代書,只拿制式的示意圖面就要環工技師進行簽證。一位技師說,因為他會執行監造行為,所以像水措的簽證都會報價二、三十萬,但因為目前沒有監造的規定,環保代書經常用五、六萬的超低價格就把業務拿走。另一位技師則回應,他常常在環保代書的轉介下,一件簽證案都賺不到兩、三萬,有時想要到工廠實地查核,環保代書卻都像怕被發現什麼似地一再阻撓,這讓技師的專業被壓抑、無法展現。

除了監造這個部分,由於目前還有許多環保設置是不用簽證的,也就讓環保代書得以用「非專業人員」的角色從中介入環保業務。一位技師舉出空污的例子,「現在很多工廠必須要進行污染減量,或做所謂的最佳可行技術BACT,但這個部分是不用簽證的。」在現行制度下,環保代書不但專跑那些只需文書、不用簽證的部分,也僅靠一些簡易圖面就可以到處吃透透。

技師表示,因為不用監造所以也不用專業工程圖面,因而環保代書那裡都有好幾套現成的示意圖。單靠示意圖施工難保不會出問題,但因為簽證的是環工技師,所以未來查核沒有通過,受懲戒的還是環工技師,「倒楣的還是我們啊…」,一位技師無奈地搖頭表示。另一位技師也指出,包含建築師在內的專業工程簽證,都包含監造這部分;就連後來才設置的水保技師簽證,也都有申報施工、監造等相關制度。制度會這樣設計,就是因為監造是施工中最重要的控管機制。

公會主導審查、保障專業品質

但這種種亂象,都歸因於制度沒能導向專業的結果,一位資深技師直言,「沒有專業性的簽證、沒有監造的查核,環工技師專業的職能就不見了。你能控管他的整個施工過程的監造,才能真正展現專業職能!這樣,環保代書才沒有辦法去介入你〈專業〉這一塊啊!」也有技師建議,應採行建築師或機電技師公會的做法,讓公會進行「酬金代收轉付」制度,這樣不但可保障技師的業務收入,亦讓環保代書業沒有介入的空間。

回過頭來,委外審查專業不足這部分,仍是環工技師們關注的焦點。「既然技師都是環工領域最專業的人員,為什麼技師不能審查技師?」技師會做出這個提問,最主要也是因為環境工程除了學理之外,很重要的就是實務經驗這一塊,所以技師確信,「即使是〈學校的〉教授,也不見得比我們懂啊!」說起「技師審查技師」,自然就讓人聯想起環境工程技師公會,在9596年執行審查的經驗。

公會楊理事長回憶,當時只要簽證送件進審查中心,七天內就一定會給技師回覆。楊理事長說,「其實案子進來當天就審完,我們也就在當天就給意見,比較認真的技師,隔天就會來補正。」此外,審查的技師因為具豐富的實務經驗,也都會給送審技師十分具體、可行的建議,讓技師可以很明確地去改善自己的設計規劃,而非現在這種既不專業又刁難的外行意見。

並且,由於審查的技師各自都有各自的專業強項,在審查的過程中,這些專業強項自然也成為分工的基準,當審查引進專業分工自然強化了審查效率,這是目前委外審查難以達到的優勢。更令人訝異的是,當時透過公會整合不僅可以完成審查的專業分工,居然也可進行跨區域審查的相互支援。「我記得9596年後半期,高雄這邊人力不足,案件都送到台北,讓台北的審查技師支援…。」

楊理事長補充說,如果可以建立一個〝線上簽證審查平台〞,應該會更好,因為審查的技師即使身在國外也都可以審,完全不會妨礙審查的效能。但「技師審查技師」會否有利益迴避的問題?一位技師謹慎地提出這個問題。據了解,由於當時的審查是全國性的審查,所以開會還是到環保署去開,意思是受到環保署直接的監督。換言之,只要審與被審的雙方都受到監督,其實利益迴避不會成為質疑的焦點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